薇彧宸文化

导航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展览 > >当前展览

NISKY: 未完成天堂

作者: 小编  时间: 2025-03-04 17:47:05

48dd6514f8fc39c68aa78baf3cad1d66.png

展览时间:

2025-03-15 - 2025-05-17

展览机构:

纽约否画廊

展览地址:

纽约否画廊


展览作品:


image (1)_看图王.web.jpg


image (2)_看图王.web.jpg


image (3)_看图王.web.jpg


image (4)_看图王.web.jpg


image_看图王.web.jpg


展览介绍:


纽约,2025年3月15日)—— 否画廊欣然呈现上海艺术家NISKY在纽约的新作个展《未完成天堂》,展期为2025年3月15日至5月17日。本次展览将展出NISKY最新创作的十幅布面丙烯绘画,这些作品进一步拓展了其艺术实践中的核心美学概念——“超拼贴”。“超拼贴”概念源自德国作曲家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的理论,旨在将不同文化与时期的艺术融合成一幅普世表达图景。它是一种创造性过程,通过重新配置独特的艺术形式,将其综合为“更高级的整体”,超越各自元素的结构,实现“完全渗透”。本次展览由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候选人、弗里克收藏馆策展研究员刘弈夫策划,凸显NISKY对东西方艺术传统共生关系的探索。NISKY从超现实主义画家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中国传统山水画以及欧洲文艺复兴艺术中汲取灵感,构建出超越文化与时间界限的梦幻构图。

NISKY的创作手法凸显了他对颜料颗粒感与粘稠质感的兴趣,他让颜料自身揭示其想要呈现的形态,而非从预设的概念出发。他用胶带在画布上勾勒出不规则的区域,并以绿色与棕色的颜料重叠填充这些小区域。随后,他将布料按压在湿颜料上,用指甲或小型工具在表面刮擦。当他撕开布料时,意外的纹理随之浮现,隐约呈现出人物与树枝的形态,他再以刻意的笔触加以强化。因此,颜料的物质性引导他完成了最终的图像。这种方法让人联想到马克斯·恩斯特的擦、刮与移印技法,在其作品《雨后欧洲II》中,马克斯通过刮擦或按压颜料创造出繁茂的风景,并以这些奇异图案作为视觉表达的基础。在《超越绘画》中,马克斯引用达·芬奇的观点,认为艺术家应从污渍中发现风景。艺术天才与随机中发现意义的联系,根植于文艺复兴时期,并由超现实主义者强化,而NISKY则将这一理念推向更远。正如他所言:“艺术如同解谜。我试图从颜料的无序状态中挖掘答案,推理真相。”
NISKY的艺术哲学深受其视觉艺术家与音乐家双重背景的影响。就像施托克豪森在电子音乐创作中打破流派界限的先锋性探索,NISKY的绘画融合了多元的视觉主题,从中国风(Chinoiserie)与希腊陶器到汉代画像石与非洲木雕,不一而足。其早期作品强调大胆的图形元素,而近期转向风景画的创作则探索了深度、物质性以及自然作为普世恒常的主题。
这一转向源于NISKY与两件历史杰作的邂逅:唐代青绿山水画《明皇幸蜀图》与贝诺佐·戈佐利(Benozzo Gozzoli)的《三王来朝》(1459-60)。通过将中国卷轴画的气韵技法与文艺复兴壁画的透视严谨性相结合,NISKY创造出在写实与抽象之间摇摆的构图,将文化叙事无缝融合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展览中的作品,如《夕音》与《仲夏梦宠儿》,展现了NISKY对理想化风景的愿景——一种艺术乌托邦,其中人体与自然元素在流动的和谐中融为一体。在《我们的祖先:家族史》中,交织的人物象征着人类演化的连续性;而《纪末星》则描绘了一个古代文明与现代科技在交织历史中共存的未来。
当NISKY“游历”于中国与欧洲的风景之间时,他以一枚红色印章标记每一处停留——将其英文化名(灵感源自电影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与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转化为传统的中文印鉴。这枚印章亦如收藏家的印记,象征着他从世界各地汲取图像、声音与文学影响形成的庞大档案。即便在如此细微的细节中,NISKY仍在不断综合文化影响,提炼其独特的艺术身份,其近期作品为全球艺术史与跨文化交流的演进论述作出了贡献。尽管中西方艺术家长期以来相互借鉴灵感,但图像的杂糅始终受制于时代的地缘政治、经济与思想潮流。在这个既深度连接又日益分裂的时代,NISKY对自然的普世颂歌为未来指明了一条道路——艺术成为理解与融合的途径。

策展人  刘弈夫




上一篇:已是第一页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关于薇彧宸 法律责任 意见建议 联系薇彧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