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彧宸文化

导航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展览 > >过往展览

“自然活力"--2024深圳湾公共艺术季

作者: 小编  时间: 2025-03-04 15:33:04

4708c2215fa53b0370d42a3d93996b5f.jpg


展览作品:


image (8)_看图王.web.jpg


image (2)_看图王.web(1).jpg


image (5)_看图王.web.jpg


image (6)_看图王.web.jpg


image (7)_看图王.web.jpg


image (9)_看图王.web.jpg


image_看图王.web(1).jpg


展览介绍:


自然活力——2024深圳湾公共艺术季
“深圳湾公共艺术季”自2019年创办以来,每年举办,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这是我国较早采用“公共艺术季”这个名目且不间断连续举办的大型户外国际公共艺术展览项目。在深圳市南山区政府持续不断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质量和不断扩大影响力,如今的“深圳湾公共艺术季”不仅成为深圳市民每年期待并参与的文化节日,也成了深圳一张闪光的文化名片。由于众多国内外优秀艺术家及其作品的亮相、深圳湾独特而优越的展示空间和深圳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在我国日益增多甚至是遍地开花的公共艺术展览中,“深圳湾公共艺术季”起到了标杆作用并产生了示范效应。
“2024深圳湾公共艺术季”是这一展览项目的第六届,本届展览的主题是“自然活力”(The Vitality of Nature)。按照策展人的思路,这个展览不是要诠释珍爱自然、保护生态这样一种生态文明观念,而是要演绎天地乾坤大、造化本无穷这一贯穿人类文明史的大主题,并从“自然与生命”“自然与神话”和“自然与科学”三个分主题来演绎“自然活力”这一主题。
围绕展览主题和三个分主题,同时考虑到作品与展览场地的协调性和关联性,策展人邀请到[英]托尼·布朗(Tony Brown)、蔡志松、邓乐、郭显君、李承骏、李象群、刘明慧、邱启敬、申红飙、苏新平、吴达新、杨宏伟、禹飞和张树国等14位著名艺术家共14件大型户外装置和雕塑作品参展。为了进一步扩大“深圳湾公共艺术季”的社会影响力,加强民众与公共艺术作品的联系,本届展览有深圳人才公园和深圳大学粤海校区两个展区。
在“自然与生命”分主题中,蔡志松的雕塑-装置《浮云》将云这一抓不住的东西实体化,表达对这一自然对象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的人生观;吴达新的雕塑《巨浪》象征着大海的浩瀚和强悍,表达了他内心澎湃的激情;苏新平的雕塑《影子与马》隐喻了世界上所有生命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诠释了宇宙间无处不在的对立统一法则;申红飙的雕塑《彦茨噶哈》吸收了汉魏时期雕刻夸张体量、强调张力的造型风格,讴歌了一马当先、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王精神;刘明慧&李康文合作的雕塑《孵化》以卡通化的手法将黑脸琵鹭塑造成活泼可爱的潮玩形象,并且赋予其诙谐幽默的人格特征,寄托了年轻人的希望和梦想;禹飞的雕塑《速度》展现了猎豹的力量、速度和优美。作为“自然与神话”分主题作品,李承骏的雕塑《康龙》塑造的是一个拟人化和卡通化的小龙形象,既传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寓意,又具有当代潮流文化的审美趣味;邱启敬的《羬羊》(Qian Yang)取材于《山海经》,用雕塑形式呈现一个创世神话体系的当代文化样本,讲述一个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李象群的雕塑《大圣》不仅仅是对孙悟空这一经典文学形象的再造,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在“自然与科学”分主题中,张树国的雕塑《卢卡》表达对这个作为生命源头的单体细胞的敬意,希望激发观众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唤醒人们对自己和周围生命的敬畏之情;布朗的装置《正反面》取材于“巴基球”,将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放大成直径4米的庞然大物,“巴基球”既是分子结构,又是生物细胞,还是宇宙星球,是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合而为一的产物,该作品既体现了这位西方艺术家的二元性世界观,也反映了宇宙万物生物的构成及其运行法则;邓乐的机动装置《一路风景·深圳湾》是一次与面对该作品的深圳观众,与深圳湾的蓝天、碧海和草地,以及与深圳最繁华的中心商务区(CBD)壮观的建筑群的热情对话;杨宏伟的装置《所见非所见》是一件取材于深圳当地人文文化、具有在地性的作品,艺术家利用色彩的物理性能之一“灰度”与手机相机数字成像的软件程序之间的对应关系,让作品在肉眼所见与手机相机黑白模式之间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图像;郭显君的作品《五行山水图》以东方哲学思想为核心,将金木水火土五行演绎为两组10件浮雕山水形象,展现了世界万物既相互依存又彼此排斥的对立统一关系。
公共艺术是一个随着中国社会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崭新文化现象,开放、平等和包容不仅是公共艺术的特性,而且是公共艺术的初衷和目的。让艺术融入生活,让艺术走向大众,是公共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样式,而是一种艺术价值观。公共艺术是开放包容的,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的最佳证明,是中国人创造的世界奇迹。四十多年的时光,深圳造就了一代新人,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了深圳人的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我们希望并且相信,深圳人将继续在开放、包容和创新的观念引导下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主办单位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深圳大学
承办单位
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大学公共艺术研究院
展览备注
总策划:李象群
策展人:王端廷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英]托尼·布朗(Tony Brown)、蔡志松、邓乐、郭显君、李承骏、李象群、刘明慧、邱启敬、申红飙、苏新平、吴达新、杨宏伟、禹飞、张树国
指导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
支持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等
执行单位:华世象群(深圳)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上一篇:“离开赫利孔山的缪斯”王聪个展
下一篇:透过她/他/TA的视界:海外华人艺术回顾展
关于薇彧宸 法律责任 意见建议 联系薇彧宸